【什么书什么经的成语】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其中“书”和“经”是常见的词汇,分别指代不同的典籍或著作。许多成语正是从这些经典中提炼而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本文将总结一些以“书”和“经”为关键词的常见成语,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分类展示。
一、
在汉语成语中,“书”和“经”常被用来指代经典的书籍或哲学思想。例如,“三坟五典”中的“坟”与“典”都属于古代的典籍;“四书五经”则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书”和“经”在成语中往往象征着权威、智慧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书”和“经”的成语,它们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备注 |
三坟五典 | 古代传说中的三部古书和五部典籍,泛指远古时期的经典 | 《左传》 | 常用于形容非常古老的文献 |
四书五经 | 儒家核心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春秋》 | 《论语·述而》等 | 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
书香门第 | 指有文化、有教养的家庭 | 无明确出处 | 形容家庭重视读书和文化传承 |
书山有路 | 比喻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 出自唐代韩愈《劝学》 | 常用于鼓励学习 |
经史子集 | 古代图书分类法,指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 《四库全书》分类 | 代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 |
经世致用 | 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现实社会,注重实际应用 | 明清时期学者提出 | 体现儒家实用主义精神 |
通今博古 | 知识渊博,既懂古代又通现代 | 出自《后汉书》 | 形容人学识丰富 |
经年累月 | 形容时间长久,经历了很多年 | 出自《后汉书》 | 多用于描述长期积累的过程 |
书不释手 | 形容非常喜爱读书,一直拿着书 | 出自《宋史》 | 表达对书籍的热爱 |
经纬天下 | 指治理国家、管理天下的能力 | 出自《史记》 | 多用于形容有治国之才的人 |
三、结语
“书”与“经”不仅是古代文献的代称,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出处,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知识和道德的重视。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些成语,提升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