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俗名为补补丁的中药,味甘苦涩,它的全名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在民间传统医学中,有许多草药因形态或功效而被赋予了通俗易懂的别名。其中,“补补丁”就是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俗称。虽然听起来像是某种“修补身体”的药物,但它的正式名称和具体功效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文将对“补补丁”这一俗名进行解析,并介绍其正式名称及主要功效。
一、总结
“补补丁”是中药材的一种民间俗称,其正式名称为补骨脂,又称“破故纸”。该药材性味甘、苦、涩,归肾经,具有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精滑泄、尿频、腹泻等症状。以下为详细说明:
二、表格:补补丁(补骨脂)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民间俗名 | 补补丁 |
正式名称 | 补骨脂(学名:Psoralea corylifolia) |
性味 | 甘、苦、涩 |
归经 | 肾经 |
功效 | 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 |
主治症状 | 肾虚腰痛、遗精滑泄、尿频、腹泻 |
使用方式 | 煎服、泡酒、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三、补充说明
补骨脂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果实,通常在秋季采收后晒干使用。由于其性温,适合体质偏寒或肾阳不足的人群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其温燥之性,阴虚火旺或有实热证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体内热象。
此外,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补骨脂也被发现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四、结语
“补补丁”虽是民间俗名,但其所指的正是中药补骨脂。它不仅在传统中医中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展现出一定的科学价值。了解其正式名称与功效,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和使用这味中药,发挥其应有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