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耻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耻”字常用来表达羞愧、羞辱、自尊心等情感。带“耻”字的成语,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反映了古人对行为和品德的评价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耻”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说明。
一、总结
“耻”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否定,强调个人或群体的道德底线。这些成语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以下是部分常见带“耻”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二、带“耻”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知耻后勇 | 知道羞耻之后,努力奋发 | 《左传》 |
耻与为伍 | 以与某人为伍为耻 | 《史记》 |
无耻之尤 | 指极其无耻的人 | 《孟子》 |
不足为耻 | 不值得感到羞耻 | 《论语》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强调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 《三国志》 |
心怀鬼胎 | 内心有不可告人的想法,常含羞耻之意 | —— |
面赤耳赤 | 因羞愧或紧张而脸红耳赤 | —— |
丢人现眼 | 使自己或他人感到羞耻 | —— |
自取其辱 | 自己招来羞辱 | —— |
声名狼藉 | 名声极坏,令人羞耻 | —— |
三、结语
带“耻”字的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中道德观念的体现。它们提醒人们要知耻、守礼、明辨是非。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修养。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耻”字在成语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