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毕恭毕敬出处于哪里

2025-09-19 02:12:52

问题描述:

毕恭毕敬出处于哪里,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2:12:52

毕恭毕敬出处于哪里】“毕恭毕敬”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他人非常恭敬、尊重的态度。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出发,结合相关资料,总结“毕恭毕敬”的来源,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释义

“毕恭毕敬”意为非常恭敬、虔诚地对待他人,常用于形容对长辈、上级或权威人物的尊敬态度。其中,“毕”表示完全、彻底;“恭”和“敬”都表示恭敬、敬重。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的古籍和文献记载,“毕恭毕敬”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原文如下:

>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涕泪如雨。我忝尔德,我思古人。俾无訧止,我心之忧,其曷已止!”

虽然这段文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毕恭毕敬”四个字,但其中表达的恭敬与敬畏之情,与后世“毕恭毕敬”的含义高度契合。

后来,在《左传》《论语》等经典文献中,也多次出现类似表达“恭敬”“敬畏”的词语,但并未直接使用“毕恭毕敬”这一完整成语。

真正意义上将“毕恭毕敬”作为固定搭配使用的,是在汉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逐渐形成的。

三、演变与发展

时间 文献/出处 使用情况 说明
先秦 《诗经·小雅·小弁》 未直接使用 表达了恭敬与忧虑的情感
汉代 《左传》《论语》 有“恭敬”“敬重”等词 未出现“毕恭毕敬”
唐代 《全唐文》 有“毕恭毕敬”表述 开始作为成语使用
宋代 《宋史》《资治通鉴》 多次出现 成语广泛流传
明清 《红楼梦》《儒林外史》 常见于描写人物态度 成语正式定型

四、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毕恭毕敬”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见于描写人物对上级、长辈或权威的恭敬态度。例如:

- 他面对领导时总是毕恭毕敬。

- 学生们对老师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五、总结

“毕恭毕敬”虽非出自某一部具体典籍,但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诗经》,并在历代文献中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今天的固定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礼仪和尊卑秩序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敬”这一价值观的推崇。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毕恭毕敬
含义 非常恭敬、虔诚地对待他人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思想基础)
初现文献 汉代及之后的文献中开始使用
现代应用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礼仪文化与尊卑观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毕恭毕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社会对“礼”的高度重视。了解其出处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层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