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马这个成语具体什么意思出自什么典故】“声色犬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奢侈享乐、沉迷于感官刺激的生活方式。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出处以及相关典故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声 | 指音乐、歌声等听觉享受 |
色 | 指美色、艳丽的视觉享受 |
犬 | 指猎犬,象征狩猎娱乐 |
马 | 指骏马,象征骑马游玩 |
整体意思:
“声色犬马”原指古代贵族或富人沉迷于音乐、美色、打猎和骑马游乐的生活方式,后引申为形容人沉溺于享乐、不务正业、生活奢靡的状态。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内容 |
《旧唐书·李泌传》 | “声色犬马,骄奢淫逸。” |
《新唐书·李泌传》 | “声色犬马,不恤国事。” |
这两个文献中都提到“声色犬马”,用来批评当时一些达官贵人沉溺于享乐、忽视政务的行为。
三、典故来源
典故名称 | 内容简述 |
唐代宫廷生活 | 在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许多贵族和官员沉迷于歌舞、美色、狩猎和骑马等娱乐活动,导致国家政事荒废,社会风气败坏。 |
李泌谏言 | 李泌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他多次劝谏皇帝要勤政爱民,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他的言论被后世视为警示贪图享乐的典范。 |
四、现代用法与警示意义
在现代,“声色犬马”多用于批评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感的人。它提醒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避免沉溺于表面的享乐,而忽视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责任。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声色犬马 |
含义 | 形容沉迷于享乐、生活奢靡 |
出处 | 《旧唐书》《新唐书》 |
典故 | 唐代贵族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李泌劝谏 |
现代用法 | 批评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人 |
警示意义 | 提醒人们重视品德修养,避免堕入奢靡生活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声色犬马”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充实与道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