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原文及翻译】一、
“士不可以不弘毅”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孔子对士人(有志于道、有德之人)提出的重要道德要求。这句话强调了士人应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弘毅”二字分别指“弘”为宽广、宏大,“毅”为坚毅、果敢。合起来意为:士人必须心胸开阔、志向远大,并且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困苦与挑战时坚持不懈,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释义以及相关延伸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出处 | 《论语·泰伯》 |
现代汉语翻译 | 士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字面解释 | “士”:古代有志于道的人;“弘”:宽广、宏大;“毅”:坚毅、果断;“任”:责任;“道”:理想或目标;“远”:长远。 |
核心思想 | 强调士人的责任意识与精神品质,要求他们具备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 |
三、延伸理解
1. “士”的含义
在古代,“士”不仅指读书人,更代表一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士人肩负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匡扶社稷的使命。
2. “弘毅”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弘毅”精神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压力与挑战时,都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坚定的信念。
3. 与当代价值观的契合
“弘毅”精神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坚持、担当、责任”等理念高度契合,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
四、结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行为准则,也是现代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指导。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有格局,做事要有毅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如需进一步探讨“弘毅”精神在当代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