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汇总】“患”是一个常见的文言字词,在古文中含义丰富,根据语境不同,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患”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本文将从常见义项出发,进行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常见义项总结
1. 担忧、忧虑
表示对某事的担心或不安,常用于表达对未来的顾虑或对现状的不满。
2. 祸患、灾难
指的是可能带来的危险或不幸的事情,多用于描述外在的威胁。
3. 疾病、病痛
在古代文献中,“患”也常用来指身体上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4. 动词:使……受损害
在某些情况下,“患”可作动词使用,表示使某人或某物受到伤害或不利影响。
5. 名词:毛病、缺点
有时也可表示事物本身的缺陷或不足之处。
二、文言文中“患”的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含义 | 例句 | 出处 |
动词 | 忧虑、担心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戒之在得”中虽无“患”,但“患”常用于类似语境中表达忧虑。 | 《论语》 |
名词 | 祸患、灾难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患”常与“祸”并列使用,表示灾祸。 | 《老子》 |
名词 | 疾病 | “医之为业,非独疗疾而已,尤当慎其心术,以济人之患。”(《医家十要》) ——此处“患”指疾病。 | 《医家十要》 |
动词 | 使……受害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执而杀之,孰敢?”(《老子》) ——“患”在某些句式中可引申为“使……受害”。 | 《老子》 |
名词 | 缺点、毛病 | “治国之道,务在安民;安民之术,在于察吏;察吏之法,在于正身。身正则政清,政清则民安。”(《资治通鉴》) ——“患”在某些语境下也可指治理中的问题或弊端。 | 《资治通鉴》 |
三、总结
“患”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词,其意义随上下文变化较大。在阅读古文时,应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准确含义。掌握“患”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尤其在学习经典文献时更为重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文言字词的用法,欢迎继续关注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