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质而白章是什么意思】“黑质而白章”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黑质而白章”是后人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引申说法。
“黑质而白章”字面意思是:黑色的底子上带有白色的花纹。引申为:事物本身具有某种基础或本质,但通过外在的修饰或加工,使其更加鲜明、突出。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相结合,或者事物的本质与形式相辅相成。
“黑质而白章”原意是指黑色的底子上有白色花纹,象征着内外结合、质与形并重。它不仅用于描述物品的外观特征,还被引申为对人性、品德、艺术等方面的深刻理解。这一说法强调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以质为本,以文饰之”的审美理念。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鹤鸣》 |
原文引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字面意思 | 黑色的底子上带有白色花纹 |
引申含义 | 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结合;质与形的统一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艺术品、文学作品等 |
文化内涵 | 强调内在本质与外在修饰的和谐统一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人的气质、艺术创作、设计风格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黑质而白章”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古人对美与道德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表美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的修养与本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