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江带湖出处于哪里】“襟江带湖”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绕的地区。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地理描述、历史记载中也屡见不鲜。那么,“襟江带湖”究竟出自何处?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及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出处解析
“襟江带湖”这一表达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人对地理环境的描绘。根据文献考证,其较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相关意象,但并未直接使用“襟江带湖”这一完整表述。更为明确的出处则出现在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文中提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其意境与“襟江带湖”高度契合。
更确切的出处则见于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襟江带湖,风烟俱净。”这被认为是“襟江带湖”作为固定词语的首次正式使用。
二、含义解读
“襟江带湖”字面意思为:以江为衣襟,以湖为腰带,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地方被江河湖泊环绕、水网密布的地理特征。常用来形容某地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重要,具有战略或经济价值。
三、典型应用
“襟江带湖”多用于描述江南地区、湖泊众多之地,如武汉、杭州、南京等地,因其地处长江流域,周边湖泊众多,符合“襟江带湖”的地理特征。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襟江带湖出处于哪里 |
出处 | 最早见于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襟江带湖,风烟俱净。” |
含义 | 形容一个地方被江河湖泊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重要 |
典型应用 | 多用于描述江南水乡、湖泊众多之地,如武汉、杭州、南京等 |
文学背景 |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类似意境,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也有相似描写 |
使用场景 | 地理描述、文学创作、历史文献中常见 |
五、结语
“襟江带湖”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地理描述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地理意义上,它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