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出处】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和历史观,强调研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贯通古代与现代的变化,体现了他“究天人之际”的哲学思考和“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视野。
此句不仅是对《史记》写作目的的高度概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刻思想内涵。在后世中,这句话常被引用,用以形容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入探讨。
以下为详细出处及内容分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史记·太史公自序》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原文句子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字面意思 | 探究天与人的关系,贯通古代与现代的变化,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
历史背景 |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腐刑,忍辱负重,立志完成父亲遗志,撰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历史巨著。 |
思想内涵 | 1. “究天人之际”:探索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2. “通古今之变”: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与演变; 3. “成一家之言”:主张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史学体系。 |
后世影响 | 成为后世史学家的重要指导原则,如班固、范晔等均受其影响; 常被用于学术研究、文学创作及历史教育中。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与现实,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启示。 |
三、结语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历史、哲学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应具备历史的视角和全局的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