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名词解释】“七步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高难度的创作或应对突发情况。
在历史上,曹植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曹操的赏识,但后来因兄弟相争,被其兄曹丕所忌,一度遭到冷落。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将处以死罪。曹植在极短时间内吟出《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借物抒情,表达了对骨肉相残的悲愤与无奈,也展现了他惊人的文采和机智。
从此,“七步之才”便成为赞美人聪明才智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仍能迅速发挥才能。
七步之才名词解释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步之才 |
出处 | 三国时期曹植的故事 |
含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高难度任务 |
典故来源 | 曹丕命曹植在七步内作诗,否则处死,曹植即兴吟诗《七步诗》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他人聪明才智,尤其在紧急或压力下表现突出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相关诗句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通过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风采,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在现代,它依然被广泛使用,作为对人才的一种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