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是什么?】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年限平均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一种折旧方法,适用于使用年限明确、各期使用强度基本一致的固定资产。本文将详细说明该方法下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年限平均法简介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到每一会计期间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的损耗是均匀的,因此每期的折旧额相同。
二、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年) ÷ 12
其中:
- 固定资产原值:指购入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运输费、安装费等。
- 预计净残值:指固定资产在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价值,通常为原值的一定比例(如5%或10%)。
- 预计使用年限:指固定资产预计可以使用的年数。
- 12:用于将年折旧额转换为月折旧额。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原值为12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1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则:
- 年折旧额 = (120,000 - 12,000) ÷ 5 = 21,600元
- 月折旧额 = 21,600 ÷ 12 = 1,800元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计算方式 |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年) |
月折旧额 | 年折旧额 ÷ 12 |
五、注意事项
1. 预计净残值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一般为原值的3%-5%。
2. 使用年限应根据资产类型和行业惯例合理确定。
3. 若资产在当月购入,通常从次月开始计提折旧;若当月报废,则当月不计提折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限平均法计算简便、易于理解,适合大多数企业的日常会计处理。掌握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