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不幸落难落凤坡的典故】在三国历史中,庞统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之一,与诸葛亮齐名,被称作“凤雏”。然而,他的一生却因一场意外而早早陨落,这便是著名的“落凤坡之难”。这一事件不仅令人唏嘘,也成为了后人缅怀其才华与命运悲剧的重要典故。
一、典故背景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早年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今四川),庞统随军出征,担任军师。在进攻雒城(今四川广汉)时,庞统率军先行,不幸在落凤坡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落凤坡”因此得名,成为庞统英年早逝的象征。此地后来也被后人称为“落凤坡”,以纪念这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谋士。
二、事件经过简述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公元211年 | 刘备入川,庞统随行 | 庞统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
公元213年 | 庞统建议分兵奇袭成都 | 被刘备采纳,取得关键胜利 |
公元214年 | 刘备攻雒城,庞统率军先行 | 在落凤坡中箭身亡 |
公元215年 | 刘备痛失良臣,追封庞统为“靖侯” | 后世对其评价极高 |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庞统的死对蜀汉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他的谋略和忠诚曾多次帮助刘备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然而,他未能亲眼看到蜀汉的建立,也未能参与后续的北伐大业,令人扼腕叹息。
后世文人常以“落凤坡”为题材,抒发对庞统的怀念之情。同时,这一典故也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英雄未竟的事业与命运的无常。
四、总结
“庞统不幸落难落凤坡”的典故,不仅是三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片段,更是一个关于才华、忠诚与命运的深刻故事。庞统虽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智慧与精神,依旧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关键词:庞统、落凤坡、三国、凤雏、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