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兄弟阋墙的典故

2025-10-30 02:49:18

问题描述:

兄弟阋墙的典故,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02:49:18

兄弟阋墙的典故】“兄弟阋墙”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用来形容兄弟之间因争执而发生冲突,甚至互相攻击。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家庭伦理中的矛盾,也反映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一、典故来源

“兄弟阋墙”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内部有矛盾,也要团结一致面对外部压力。

后来,“兄弟阋墙”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兄弟之间因利益、权力或误解而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时间 事件/背景 说明
先秦时期 《诗经》记载 最早出处,体现早期家庭关系
汉代以后 成语广泛使用 被文人墨客引用,用于描述家族内斗
宋明时期 理学兴起 强调儒家伦理,兄弟和睦被视为道德典范
近现代 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常见 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均有类似情节

三、现实意义

1. 家庭关系的警示

“兄弟阋墙”提醒人们,亲情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不应因一时争执而破坏彼此的信任。

2. 社会和谐的隐喻

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这一典故也可引申为群体内部的矛盾,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3. 文化传承的象征

成语的流传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和”的重视,以及对家庭伦理的深刻思考。

四、总结

“兄弟阋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家庭或社会矛盾时,应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化解冲突,维护和谐关系。

项目 内容
典故来源 《诗经·小雅·常棣》
含义 兄弟之间因争执而发生冲突
历史发展 从先秦到近现代,被广泛应用
现实意义 家庭关系、社会和谐、文化传承
总结 提醒人们重视亲情,维护团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