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长戚戚的长是什么意思】“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阳货》:“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这句话是孔子对小人与君子性格和心态的对比。其中,“长戚戚”的“长”字是关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句话的意思。
一、
“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意为“常常”或“总是”。因此,“长戚戚”可以理解为“常常忧愁、烦恼、不安”。整句意思是:小人总是心怀忧虑、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
与之相对的是“君子坦荡荡”,意思是君子胸怀宽广、心地光明、无忧无虑。
在儒家思想中,“小人”并非指地位低下的人,而是指道德修养不高、心胸狭隘、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而“君子”则是具备高尚品德、内心安定的人。
二、表格说明
|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 小人 | 指道德修养不高、心胸狭隘的人 | 非指身份卑微,而是指行为和心态上的不足 |
| 长 | 常常、总是 | 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
| 戚戚 | 忧愁、烦恼、不安 | 描述内心的情绪状态 |
| 小人长戚戚 | 小人常常忧愁不安 | 表达小人的心理状态 |
| 君子坦荡荡 | 君子胸怀宽广、心境平和 | 对比小人的状态 |
三、补充说明
“长戚戚”中的“戚戚”不仅表示情绪上的低落,还可能带有对利益得失的计较、对他人的嫉妒、对未来的担忧等复杂心理。这种状态往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和对外界的依赖。
而“坦荡荡”则强调君子能够超越这些外在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通过理解“长”的含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孔子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洞察。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宽容,避免成为“小人长戚戚”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