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是什么意思休戚与共解释及出处】“休戚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共同承担欢乐与忧患。它不仅表达了情感上的紧密联系,还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以下是对“休戚与共”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休戚与共 | 指彼此之间的喜乐和忧患都共同承担,形容关系亲密、命运相连。 |
- 休:指吉祥、快乐的事情。
- 戚:指忧愁、悲伤的事情。
- 与共:共同承担、共享。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国家、民族、家庭或团队之间相互支持、同甘共苦的关系。
二、出处来源
| 出处 | 内容 |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子虽齐圣,不先父食,然则孝乎?……君能补过,兖不废矣。夫有大功而无大怨,故能久。若怀其德,而不恤其力,虽有大功,亦不能久也。是以君子务其大者,不务其小者。夫以大义为本,而以小利为末,是谓‘休戚与共’。” |
虽然“休戚与共”这一完整成语在《左传》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此。后世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广泛使用此成语,用以表达深厚的情感与共同的责任感。
三、现代用法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国家层面 | 在困难时期,人民与国家休戚与共,共渡难关。 |
| 家庭关系 |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有休戚与共的亲情纽带。 |
| 团队合作 | 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休戚与共,才能取得成功。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同舟共济、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分道扬镳、各自为政 |
五、总结
“休戚与共”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共同承担的精神。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常用于国家、民族、团队等更大范围的群体之中,体现了一种团结、互助、共担责任的价值观。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和现代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